本周,月度经济金融数据陆续公布,现已发布的8月价格和进出口数据显示,“内需不足、外需有亮点”的特征依然明显。数据公布后,从债市的反应看,各期限国债收益率继续走低,表明市场下注交易逆周期政策加码预期。 无论从核心CPI、PPI还是进口数据看,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依然任重道远,面临艰巨挑战。尤其是进入四季度,受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可能升级等不确定性增加影响,出口支撑经济的作用力或存在动能减弱的风险。在外需不确定性上升的同时,需要通过强化内需确定性来稳定市场的预期和信心,稳定经济增速。 强化内需确定性靠什么?短期看,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不可或缺,紧迫性在增加。自2023年2月以来,CPI同比增速持续低于2%,核心CPI多数月份低于1%;PPI同比增速更是自2022年10月以来持续处于负值区间,过去一个月同比和环比降幅均有所扩大,反映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尽管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就业形势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但这其中涉及改革的方方面面,是影响内需的慢变量;相比之下,逆周期调节则是中短期内扩大内需、防范内需“过冷”的快变量,可以为慢变量发挥作用提供更多腾挪空间和时间。 逆周期调节最重要的抓手离不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当前,有必要出台新一轮逆周期调节的增量举措。财政政策方面,需要增加政府支出力度,特别是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财政支出(尤其是中央财政层面)有必要在这两大领域进一步加大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货币政策方面,增量政策的着力点应在减轻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利息支出负担上再下功夫;尽管央行近日表示“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面临一定约束”,但约束状态并非静态不变。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落地、中美利差逐步收窄,以及银行负债端成本进一步压降等趋势明朗,降低实体经济利息支出负担和综合融资成本依然有调整空间。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居民、企业部门的提前还款、降低负债都是微观主体修复资产负债表的个体理性行为,但个体理性汇集成宏观结果便是内需不足,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过程中的“阵痛”在所难免,逆周期调节政策是缓解痛感、缩短阵痛期的必要之举。当有效需求持续低迷时,逆周期调节有必要通过连贯、持续,甚至必要时加大力度的方式实施反作用力。从陆续公布的8月宏观数据看,扩内需任务繁重艰巨,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必要实施新一轮逆周期调节措施。 ![]()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自由循环视觉设计 |
◎郑维汉 记者 罗茂林 忽如整宿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在国产单机游戏《黑外传:悟空》爆火后,短短一个月的期间里,多家厂商纷纷放出了旗下最新3A作品的开发实机...
专题:短期外部风险扰动 机构称A股里面积极成分仍在累积 热门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走动 客户端 数据清晰,界限12月4日志者发稿,20...
热门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往 客户端 e公司讯,东说念主脑工程意见逆市走强,放置发稿,翻新医疗、复旦复华(维权)、麒盛科技涨停,爱一...
热门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游 客户端 摩根大通发布盘考讲述称,招商局口岸(00144)领有散布于大家的多元化口岸钞票组合,本年以来隐...
热门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来去 客户端 绝代芳醇(01925)发布公告,于2024年12月20日,公司的波折全资附庸公司宁波绝代向基金...